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4|回复: 0
收起左侧

1流砂的产生原因及防治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811
主题
53
精华
0
墨水
138

发表于 2022-1-12 18: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的产生原因及防治

水在土中渗流所产生的动水压力对土体作用的结果,

防治方法:1水下挖水法,2枯水期施工法,3打版桩法,4地下连续墙法,5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流砂现象:动水压力大于水的重力,土粒失去自重,处于悬浮状态,土的抗剪强度等于零,土粒随这渗流水一起流动的现象

2放坡的形成及因素:放坡的形成有场地土,开挖深度,周围环境,技术经济的合理性等因素决定,

放坡形势,直线形,折线形,阶梯形,分级形

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1造成土体内抗剪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水使土的含水量增加,土颗粒之间摩阻力和粘聚力降低2造成土体所受剪应力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坡顶上部的荷载增加和土体自重的增大,

及地下水渗流中动水压力的作用;此外地面水侵入土体的裂缝之中产生静水压力也会土体内的剪

应力增加

3填压得方法:碾压法,夯实法,震动压实

4:填土的方法:填土应分层进行,没层厚度应更据所采用的压实机具及土的种类而定

同一填方工程应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将透水性大的土层置于透水性小的土层下,当填方为

位于倾斜的地面时,应先将斜坡改成阶梯状,然后分层填土,以防填土滑动,回填时应除去填

方去的积水和杂物,

5影响填方压实效果的主要因素:1内因指土质和湿度2外因指压实功能及压实的外界自然和认为的其他因素1含水率的影响2压实功能的影响3铺土厚度的影响,4压实变数的影响,填土压实的质量

检查,

6泥浆护壁的作用:作用:1泥浆在桩孔内孔壁上行成泥皮,将土壁上孔隙填渗密实,避免孔内壁漏水,保持护筒内水压稳定,2泥浆比重大,加大孔内水压力,可以稳定护壁,防治塌孔,3泥浆有

一定粘度,起到携砂排土的作用,4同时对钻头有冷却和润滑作用,

6-1预制桩的沉桩施工方法有锤击法、静力压桩法、振动法和水冲法

2.1.4 打桩顺序⑴由一侧向单一方向打⑵自中间向两个方向打:适宜大面积的桩群⑶自中间向四周打:适宜大面积的桩群

4对标高不一的桩应遵循“先深后浅”的原则;对不同规格的桩,应遵循“先大后小、先长后短”的原则

7桩基础工程常见的质量事故及防治

1桩顶桩身被打坏:这种现象一般是桩顶四角周边被打坏,大秃,大碎,钢筋网片外漏,或桩身混泥土崩裂脱落,甚至桩身打断,处理原因:1桩混泥土不密实,或主筋过长,2桩身混泥土保护层太厚,

主筋安放不正3桩顶不平,桩帽不正或不平2过大4桩身混泥土强度等级不高2打歪:桩顶部平,桩身凸肚,桩尖偏心,桩帽不正,使之打歪

3滞桩:打不下去,灌入度突然变小,桩严重回弹,产生原因:1桩顶桩身已被打破坏,2土层中有厚硬土层和孤石,3打桩停歇时间过长,桩身与周围土层固结,

4浮桩:浮桩一下,邻桩上升,产生原因:桩较密集,或打桩顺序不合理

8接槎的位置及做法:接槎是指先砌的砌体和后砌的砌体之间的结合方式。砖墙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的临时间断处,应可能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对于留斜槎有困难时处转角处,可留直槎,但必须留阳槎,不得留阴槎,并设拉结筋,拉结筋的量为每120m墙厚放置1根直径6MM的钢筋,艰巨沿墙高不得超过500MM;深入两端墙中每边均不应小于500mm;埋深长度从墙内留搓处算起,每边不小于500mm,末端应有90度弯钩隔墙与柱不能留斜槎时,可于墙柱中引出阳槎,并于墙的立缝处理预埋拉接筋。砖砌体接槎时,必须将接槎处便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应填实砂浆,保持灰缝平直,

9实心砖墙的砌筑工艺:抄平,放线,摆砖样,立皮数杆,盘角,挂线,砌筑,勾缝,楼层轴线标高引测及检查等

10模板的基本要求:1要保证结构和构件各部分的形状,尺寸,及相互位置的正确性

2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3构造简单拆装方便,能多次周转使用,并用于钢筋的绑扎于安装,符合混凝土的浇筑,

养护等工艺要求

4接缝严密,不漏浆

模板荷载及组合

1模板及其支架的自重标准值2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3钢筋自重标准值4施工人次及施工设备的荷载标准值5振捣混泥土产生的荷载标准值6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7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11施工缝的设置及处理和设置的部位:由于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上的原因,不能连续将结构整体浇筑完成,并且间歇时间预计将超过规定时间,应预先选择适当的部位设置施工缝

施工缝设置的要求

1柱子留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上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2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施工缝留在板底面以下20到30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面3单向板的施工缝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4有主次梁的楼板,应顺着次梁的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在次梁梁跨度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墙体的施工缝应留在门洞口过梁中三分之一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拱、薄壳、蓄水池等,施工等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不宜留置施工缝,当必须留置时,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在设备基础地脚螺栓底端处,其距离应大于150mm;当地脚螺栓直径小于30mm时,水平施工缝可以留在不喜爱与地脚螺栓埋入混凝土部分总长度的四分之三处。垂直施工缝应留在据地脚螺栓中心线大于250mm处,并不小于5倍螺栓直径。

1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要求及采取的预防措施,那些容易出现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特点,1整体性要求较高,要求连续浇筑,不允许留施工缝,2结构的体积较大,浇筑后产生的水化热较大且不易发散,从而形内外较大的温差,引起温差应力,

防止大体积混凝土温差裂缝的措施

1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2掺缓凝剂活缓凝型减水剂3选择适宜的砂石级配4尽量减少水泥用量5尽量降低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6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7扩大浇筑面和散热面,减少浇筑层厚度和浇筑

速度,必要时采用人工导热法在混凝土内部埋设冷却水管,用循环水来降低混凝土温度8用矿渣

水泥或其他泌水性较大的水泥板子的混凝土在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排除泌水,必要时需要进行二

次振捣9加强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严格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10在混凝土表面以及

内部设置若干个温度观测点,加强观测,一旦出现温差大的情况,便于及时处理

13 常用的大体积砼施工措施有

①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如矿渣水泥、火山灰或粉煤灰水泥;

②掺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也可掺入适量粉煤灰等外掺料;

③采用中粗砂和大粒径、级配良好的石子,尽量减少砼的用水量;

④降低砼入模温度,减少浇筑层厚度,降低砼浇筑速度,必要时在砼内部埋设冷却水管,用循环水来降低

砼温度;

⑤加强砼的保湿、保温,采取在砼表面覆盖保温材料或蓄水养护,减少砼表面的热扩散;

⑥与设计方协商,设置“后浇带”。

14混凝土常见的事故及防治:1露筋,即构件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的现象,

产生原因:混凝土在施工中由于震捣等使钢筋位移,或者是施工中没有加设保护垫块,或使工中垫块位移,掉落等,使钢筋紧贴模板,已至保护层厚度不足,可能产生漏筋现象,有时也因为保护层的

混凝土震捣不够密实或模板湿润不够,吸水过多造成掉角而露筋,

2蜂窝:混凝土表面因缺少水泥砂浆而形成石子外露的现象,

产生原因:主要是混凝土震捣不够密实。特备是没有逐层振捣,倾倒高度太大,使混凝土产生分层,混凝土和易性不良,导致混凝土施工中分层离析,混凝土运输时间过长,使得在运输过程中离析,

模板施工时密封不严,导致施工中产生跑浆现象,水泥砂浆流失使石子外露产生蜂窝3孔洞:混凝土中孔穴中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的现象称为孔洞

产生原因: 混凝土浇筑时有些部位堵塞不通而产生的,

4夹渣:混凝土中夹杂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的现象称为夹渣,

产生原因: 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内杂物清理不干净,

5疏松: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实的现象

产生原因: 混凝土所用的材料质量不合格,

6外表缺陷:表面麻面,掉皮,起砂,产生原因: 混凝土表面确浆

7外形缺陷:缺棱掉角,棱角不直,翘曲不平,产生原因: 混凝土浇筑前模板未湿润,或拆模过早,8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 1由于承受荷载较大,2由于约束或外加变形引起构件裂缝,3由于材料的条件,4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形成的构件裂缝,5应为环境条件等问题

引起的构件裂缝。

15基层处理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承受荷载时不至于变形。通常用水泥砂浆找平层,细石混凝土找平层或沥青砂浆找平层作为基层,铺设前因洒水,初凝时均应磨平,压实,并检查平整度,1的产生原因及防治

水在土中渗流所产生的动水压力对土体作用的结果,

防治方法:1水下挖水法,2枯水期施工法,3打版桩法,4地下连续墙法,5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流砂现象:动水压力大于水的重力,土粒失去自重,处于悬浮状态,土的抗剪强度等于零,土粒随这渗流水一起流动的现象

2放坡的形成及因素:放坡的形成有场地土,开挖深度,周围环境,技术经济的合理性等因素决定,

放坡形势,直线形,折线形,阶梯形,分级形

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1造成土体内抗剪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水使土的含水量增加,土颗粒之间摩阻力和粘聚力降低2造成土体所受剪应力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坡顶上部的荷载增加和土体自重的增大,

及地下水渗流中动水压力的作用;此外地面水侵入土体的裂缝之中产生静水压力也会土体内的剪

应力增加

3填压得方法:碾压法,夯实法,震动压实

4:填土的方法:填土应分层进行,没层厚度应更据所采用的压实机具及土的种类而定

同一填方工程应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将透水性大的土层置于透水性小的土层下,当填方为

位于倾斜的地面时,应先将斜坡改成阶梯状,然后分层填土,以防填土滑动,回填时应除去填

方去的积水和杂物,

5影响填方压实效果的主要因素:1内因指土质和湿度2外因指压实功能及压实的外界自然和认为的其他因素1含水率的影响2压实功能的影响3铺土厚度的影响,4压实变数的影响,填土压实的质量

检查,

6泥浆护壁的作用:作用:1泥浆在桩孔内孔壁上行成泥皮,将土壁上孔隙填渗密实,避免孔内壁漏水,保持护筒内水压稳定,2泥浆比重大,加大孔内水压力,可以稳定护壁,防治塌孔,3泥浆有

一定粘度,起到携砂排土的作用,4同时对钻头有冷却和润滑作用,

6-1预制桩的沉桩施工方法有锤击法、静力压桩法、振动法和水冲法

2.1.4 打桩顺序⑴由一侧向单一方向打⑵自中间向两个方向打:适宜大面积的桩群⑶自中间向四周打:适宜大面积的桩群

4对标高不一的桩应遵循“先深后浅”的原则;对不同规格的桩,应遵循“先大后小、先长后短”的原则

7桩基础工程常见的质量事故及防治

1桩顶桩身被打坏:这种现象一般是桩顶四角周边被打坏,大秃,大碎,钢筋网片外漏,或桩身混泥土崩裂脱落,甚至桩身打断,处理原因:1桩混泥土不密实,或主筋过长,2桩身混泥土保护层太厚,

主筋安放不正3桩顶不平,桩帽不正或不平2过大4桩身混泥土强度等级不高2打歪:桩顶部平,桩身凸肚,桩尖偏心,桩帽不正,使之打歪

3滞桩:打不下去,灌入度突然变小,桩严重回弹,产生原因:1桩顶桩身已被打破坏,2土层中有厚硬土层和孤石,3打桩停歇时间过长,桩身与周围土层固结,

4浮桩:浮桩一下,邻桩上升,产生原因:桩较密集,或打桩顺序不合理

8接槎的位置及做法:接槎是指先砌的砌体和后砌的砌体之间的结合方式。砖墙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的临时间断处,应可能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对于留斜槎有困难时处转角处,可留直槎,但必须留阳槎,不得留阴槎,并设拉结筋,拉结筋的量为每120m墙厚放置1根直径6MM的钢筋,艰巨沿墙高不得超过500MM;深入两端墙中每边均不应小于500mm;埋深长度从墙内留搓处算起,每边不小于500mm,末端应有90度弯钩隔墙与柱不能留斜槎时,可于墙柱中引出阳槎,并于墙的立缝处理预埋拉接筋。砖砌体接槎时,必须将接槎处便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应填实砂浆,保持灰缝平直,

9实心砖墙的砌筑工艺:抄平,放线,摆砖样,立皮数杆,盘角,挂线,砌筑,勾缝,楼层轴线标高引测及检查等

10模板的基本要求:1要保证结构和构件各部分的形状,尺寸,及相互位置的正确性

2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3构造简单拆装方便,能多次周转使用,并用于钢筋的绑扎于安装,符合混凝土的浇筑,

养护等工艺要求

4接缝严密,不漏浆

模板荷载及组合

1模板及其支架的自重标准值2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3钢筋自重标准值4施工人次及施工设备的荷载标准值5振捣混泥土产生的荷载标准值6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7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11施工缝的设置及处理和设置的部位:由于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上的原因,不能连续将结构整体浇筑完成,并且间歇时间预计将超过规定时间,应预先选择适当的部位设置施工缝

施工缝设置的要求

1柱子留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上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2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施工缝留在板底面以下20到30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面3单向板的施工缝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4有主次梁的楼板,应顺着次梁的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在次梁梁跨度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墙体的施工缝应留在门洞口过梁中三分之一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拱、薄壳、蓄水池等,施工等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不宜留置施工缝,当必须留置时,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在设备基础地脚螺栓底端处,其距离应大于150mm;当地脚螺栓直径小于30mm时,水平施工缝可以留在不喜爱与地脚螺栓埋入混凝土部分总长度的四分之三处。垂直施工缝应留在据地脚螺栓中心线大于250mm处,并不小于5倍螺栓直径。

1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要求及采取的预防措施,那些容易出现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特点,1整体性要求较高,要求连续浇筑,不允许留施工缝,2结构的体积较大,浇筑后产生的水化热较大且不易发散,从而形内外较大的温差,引起温差应力,

防止大体积混凝土温差裂缝的措施

1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2掺缓凝剂活缓凝型减水剂3选择适宜的砂石级配4尽量减少水泥用量5尽量降低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6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7扩大浇筑面和散热面,减少浇筑层厚度和浇筑

速度,必要时采用人工导热法在混凝土内部埋设冷却水管,用循环水来降低混凝土温度8用矿渣

水泥或其他泌水性较大的水泥板子的混凝土在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排除泌水,必要时需要进行二

次振捣9加强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严格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10在混凝土表面以及

内部设置若干个温度观测点,加强观测,一旦出现温差大的情况,便于及时处理

13 常用的大体积砼施工措施有

①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如矿渣水泥、火山灰或粉煤灰水泥;

②掺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也可掺入适量粉煤灰等外掺料;

③采用中粗砂和大粒径、级配良好的石子,尽量减少砼的用水量;

④降低砼入模温度,减少浇筑层厚度,降低砼浇筑速度,必要时在砼内部埋设冷却水管,用循环水来降低

砼温度;

⑤加强砼的保湿、保温,采取在砼表面覆盖保温材料或蓄水养护,减少砼表面的热扩散;

⑥与设计方协商,设置“后浇带”。

14混凝土常见的事故及防治:1露筋,即构件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的现象,

产生原因:混凝土在施工中由于震捣等使钢筋位移,或者是施工中没有加设保护垫块,或使工中垫块位移,掉落等,使钢筋紧贴模板,已至保护层厚度不足,可能产生漏筋现象,有时也因为保护层的

混凝土震捣不够密实或模板湿润不够,吸水过多造成掉角而露筋,

2蜂窝:混凝土表面因缺少水泥砂浆而形成石子外露的现象,

产生原因:主要是混凝土震捣不够密实。特备是没有逐层振捣,倾倒高度太大,使混凝土产生分层,混凝土和易性不良,导致混凝土施工中分层离析,混凝土运输时间过长,使得在运输过程中离析,

模板施工时密封不严,导致施工中产生跑浆现象,水泥砂浆流失使石子外露产生蜂窝3孔洞:混凝土中孔穴中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的现象称为孔洞

产生原因: 混凝土浇筑时有些部位堵塞不通而产生的,

4夹渣:混凝土中夹杂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的现象称为夹渣,

产生原因: 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内杂物清理不干净,

5疏松: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实的现象

产生原因: 混凝土所用的材料质量不合格,

6外表缺陷:表面麻面,掉皮,起砂,产生原因: 混凝土表面确浆

7外形缺陷:缺棱掉角,棱角不直,翘曲不平,产生原因: 混凝土浇筑前模板未湿润,或拆模过早,8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 1由于承受荷载较大,2由于约束或外加变形引起构件裂缝,3由于材料的条件,4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形成的构件裂缝,5应为环境条件等问题

引起的构件裂缝。

15基层处理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承受荷载时不至于变形。通常用水泥砂浆找平层,细石混凝土找平层或沥青砂浆找平层作为基层,铺设前因洒水,初凝时均应磨平,压实,并检查平整度,
不良信息举报/删除微信:hucheng11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